時隔近一年,小米再一次推出了自家的影像旗艦之作—— 小米13 Ultra 。官方號稱,將開啟「移動影像光學時代」,這也就意味著這次的影像依然是重頭戲,下面就來看一下 小米13 Ultra 評測 。
這兩年,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得頗為坎坷,從初代MIX 的驚艷亮相之後,似乎就給人一種高開低走的既視感。從誕生之初就是以“性價比”打開市場的小米,想要從低價的泥潭中掙脫出來,往往需要付出比其它中高端手機更大的努力。歷年的「高端之作」幾乎都是以慘淡的市場銷量收場。
不過自從去年小米與徠卡強強聯合後,推出的首款和徠卡合作的機型小米12S Ultra則讓小米的「衝高端」之路又穩了一步。一英寸IMX989主攝、4800萬像素潛望超長焦、再加上德味十足的徠卡影調……不管是從小米12S Ultra 的98%好評率還是到停產也沒降價背刺用戶,都表示著小米走的方向對了。
外觀有傳承也有創新
雖說影像是重點,但還是先帶大家看下外觀。因為拿到手的一刻,小米13 Ultra那碩大的鏡頭模組的視覺衝擊力堪稱「歷年之最」。

首先與 小米12S Ultra 最大的不同是 小米13 Ultra 放棄了類似相機鏡頭的設計,四顆鏡頭對稱排列。同時圓型鏡頭模組下的方形背板也被取消了。
這麼做帶來的好處一是機身背部設計更加簡潔,二是機身一體性更強。同時在與小米12S Ultra幾乎一致的三圍尺寸上,重量上也會有所減輕,相比上代225g的重量,小米13 Ultra的227g基本持平。

畢竟手機內塞進了四顆鏡頭一顆足足有一英寸大小的CMOS,另有三顆同樣不小的“IMX858”。在機身尺寸不變,重量還減輕的情況下,和諧的塞進四顆攝像頭,小米在內部堆疊設計上的科學還是相當優秀的。唯一的缺點就是CMOS體積太大,鏡頭模組不得不凸出,但好在小米13 Ultra在鏡頭模組上進行了流線型的設計找補。
這也是目前大部分廠商都會選擇的做法,好處就是在視覺上並不會太突兀。另外一大變化就是小米13 Ultra使用了全新的Unibody金屬框架。
機身兩側的金屬邊框會延伸到機身背部,如果你橫向攝影的話,這樣的機構與LeicaM相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是可以多使用20%的鋁材料,抗彎曲強度是上一代的4.4倍,為整機的結構提供堅實的基礎。二是機身四周平面更連貫,線條凌厲,但又不顯得厚重,再結合機身背部採用的素皮材質使握持更加穩固。

Ito ay nagkakahalaga ng pagbanggit na,小米13 Ultra上的素皮升級為了第二代科技納米皮材料,其性能和触感甚至超越大多數相機上所採用的皮革材料。素皮表面紋理更均勻,觸感更精緻、細膩,握持下來,手感沒得說。雖說用了素皮材質,但是IP68的防塵防水依然得以保留,即便在復雜的環境下也可以進行拍攝。
細節設計上,和機身同色的金屬中框,底部是揚聲器、SIM 卡槽等開孔,頂部同樣有揚聲器開孔,同時還有紅外傳感器。
回到正面,小米13 Ultra搭載了一塊小米與華星光電聯合研發的6.7英寸的OLED國產屏。這也是行業內罕見的因為國產屏「性能優秀」而在Ultra級別產品上使用國產屏幕。

這塊屏幕,分解率為2K ,522ppi,色深12bit,支持120HZ LTPO自適應刷新率,全屏亮度高達1300nit,最高亮度可以達到2600nit。同時屏幕表面的CPL層,這次也改進了,優化了大角度下的色偏,可視角度超越三星E6屏,橫屏觀看視頻時更明顯。在護眼上,這塊國產屏也是十分優秀,1920Hz PWM調光,有害藍光相比三星E6屏可減少50%。
為了滿足創作者更加專業的需求,這次小米13 Ultra帶來了全新的專業模式「專業原色」。可以提供更準確的色彩呈現以及解決了不同顯示下色彩不一致的問題,更方便攝影師和設計師工作。

Sa pangkalahatan,這塊屏幕也是全部拉滿,幾乎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總之在外觀設計上,不管你認不認同,小米13 Ultra確實做到了高端旗艦機在設計上所謂的“差異化”,相信只要你看了小米13 Ultra 一眼,就“再也無法忘記它的容顏”了。
「大底+徠卡」 隨手拍出專業照片
這次影像是小米13 Ultra的重中之重。相比較於小米12S Ultra上的一英寸大底IMX 989+4800萬像素IMX 586超廣角+4800萬像IMX 586潛望長焦的組合。小米13 Ultra升級為了一英寸大底IMX 989+5000萬像素IMX 858超廣角+5000萬像素IMX 858 3.2X長焦+5000萬像素IMX 858 5X潛望長焦。


四支鏡頭覆蓋了12-120mm焦段,如果在加上中間的設置虛擬焦距方式,相當於同時擁有了六個焦段,極大的釋放了創作自由程度。值得一提的是IMX858傳感器,這也是目前唯一能在feature 上看齊IMX989 的索尼傳感器。
sabay sabay,四顆鏡頭都採用了非球面鏡片,極大的釋放了光路設計的自由度,可以在非常有限的體積裡,實現更高的畫質表現。在軟件上,通過自動化調試流程,可以讓四顆攝像頭的自動測光和自動白平衡幾乎保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小米13 Ultra使用了全新的變焦撥輪,在切換鏡頭時,可以做到平順的攝像頭切換動畫。
不誇張的說,單拎出來,每一顆鏡頭都可以做主攝的程度。副攝升級明顯,主攝在保持一英寸大底的情況下加入了米粉心心念的可變光圈功能。可變光圈的加入給本就素質優異的主攝,又提供了更多的拍攝場景。

這也是小米第一次配備了物理光圈結構,主攝光圈值可以在f/1.9和f/4.0之間進行切換,調整2EV的曝光。配合「小米影像大腦」可以自動根據場景來設置光圈值,當然你也可以在專業模式下手動去調整。
Ang mga sumusunod na sample ay naka-compress lahat,Mag-click sa larawan upang makita ang orihinal na larawan。
硬件“強無敵”了,影像調教上也再一次優化升級了。這次小米13 Ultra帶來了第二代徠卡色彩光學。除了「徠卡經典」與「徠卡生動」等四款徠卡濾鏡外,這次還加入了「徠卡漂棕」與「徠卡單色藍」兩種新濾鏡。Bukod sa,你也可以自定義攝影風格,可以提前預設畫面偏好,不再局限於徠卡影調。這還沒完,這次小米13 Ultra還帶來了全新的「街拍模式」。雙擊音量下鍵即可在0.8s之內啟動相機,迅速抓拍。
光說不練假把式,聊完了小米13 Ultra的理論表現,實際表現又會是怎樣的場景呢?
首先是主攝的體驗,大底帶來的硬件優勢是相當明顯的,更佳的信噪比、更高的動態範圍、超強的感光能力。在白天場景下,小米13 Ultra可以做到精準還原色彩,高光壓制也是十分優秀。



到了夜景的環境下,畫面更乾淨通透,不管是道路上的燈光的壓制還是高樓邊緣的清晰度都十分優秀,最重要的是成片率還挺高。



接下來談談這顆5000 萬像素的潛望長焦,相比小米12S Ultra的潛望長焦,13 Ultra的這顆長焦的表現也是出乎意料的不錯。



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有著極致出色的銳度和解析力表現,即便是將5X、10X 的光變樣張局部再放大,細節依舊銳利清晰,非常出色。尤其是在逆光的拍攝場景下,精準還原出了當時的肉眼看見的美景,表現十分優秀。
超廣角的表現也是第一梯隊的水準,我們都知道,超廣角會不可避免出現鏡頭畸變。但是你會發現小米13 Ultra並沒有“畸變矯正”這個選項,原因就是小米重新設計了鏡頭的光路,不需要軟件做處理。




從樣張中我們也看出小米13 Ultra在超廣角的表現上仍能看出一點畸變,不過純靠光學素質能有如此表現也是非常優秀的了。
最後是這顆3.2X的長焦鏡頭,相比其他三顆鏡頭,這顆75mm焦段的鏡頭更適合拍人像。1倍太近,身後的風景拍不上,5倍又太遠,人又顯得不夠突出,如果數碼變焦的話,拍出來遠不如光學鏡頭來的清晰。而3.2倍我認為則剛剛好,拍人像有著天然的構圖優勢,隨手一拍就是一張美照。



從樣張中可以看出,拍攝人物特寫時,人物臉型會顯得更好,同時在這個焦段下也能獲得不錯的虛化效果,不管是人物的頭髮絲,還是衣服都能準確識別出來。


這顆鏡頭除了在人像上的優勢外,在拍景的表現上也是可圈可點,對小白用戶來說,這顆3.2X的鏡頭可以說是最實用的鏡頭了,不需要過多思考構圖,隨時隨地就能出片。
Sa pangkalahatan,小米13 Ultra的影像堆料又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特別是除了主攝的英寸大底外的三顆IMX 858鏡頭進步十分明顯,已經高度可用。另外自定義攝影風格、街拍模式、可變光圈等功能也讓小米13 Ultra的玩法不再貧乏,在影像上幾乎沒有什麼短板。
攝影套裝解鎖更多影像玩法
除了小米13 Ultra以外,這次小米還發布了一個「專業攝影套裝」。套裝包含專用保護殼、拍照手柄、鏡頭蓋,以及67mm 濾鏡轉接環。Ito ay nagkakahalaga ng pagpuna na,手機殼內部用的是毛絨材質,佩戴不會劃傷手機機身,外部則同樣是皮革材質。
這裡就不用過多的圖片來介紹,因為在10年前,索尼手機和諾基亞手機就已經推出過類似產品,相信大家都應該見過,所有這裡就簡單用文字描述一下。

拍照手柄並沒有像市面上的散熱背夾一樣使用C口連接手機,而是用的藍牙連接,用了幾天的時間,還沒有電量耗盡,續航還是挺長的。手柄側面有個C口可以用來充電。連接成功後,小米13 Ultra就可以像是一台相機那樣進行拍攝,儀式感拉滿。虛按拍攝鍵是鎖定對焦,實按則是拍照,at saka,攝影套裝也可以搭配「街拍模式」實現快速抓拍。
除了以上的拍攝姿勢外,還可以解鎖一種新玩法。因為是藍牙連接,所以拍照手柄可以遠離小米13 Ultra幾米的距離,所以我們可以將小米13 Ultra放在支架上,在與朋友合照時,手柄可以拿在手裡確認拍攝。
另外一個玩法就是這個濾鏡轉接環,可以帶上包裝盒裡的偏振鏡、uv鏡模仿相機換鏡頭提高成像素質。值得一提的時只要是67mm的都可以裝上,這就意味者,大家可以自行去某寶購買喜歡的濾鏡。

通過轉動鏡片調節後發現這個套裝並不是一個噱頭,從樣張中可以看到映襯在地面上的建築變得清晰可見,更進一步提升了小米13 Ultra的影像能力。

同時我們又對另一個柔光鏡進行了測試。

從樣張上來看,能夠使拍攝的影像產生適度的虛松,產生即有清晰內涵又有虛鬆的藝術效果,看上去還是十分明顯的。
總之,攝影套裝實用性大於噱頭,對小白玩家來說,可能是提升成像最簡單的方法了。
不局限於影像,性能同樣出色
雖然影像是小米13 Ultra的升級重點,但是在性能的堆料上同樣不容小覷。首先是老生暢談的驍龍8 Gen 2+LPDDR5X+UFS4.0的黃金組合,這也是目前能給到的最高配置。最重要的是,小米終於在13 Ultra上把祖傳的USB2.0升級到了USB3.1了。另外可以選配最高16GB運行內存以及最高1T的儲存,我們拿到手的這個機器是16+512GB的組合。
通過對小米13 Ultra進行安兔兔跑分測試,在室內溫度為24℃ 和均衡模式下,安兔兔的跑分達到了126萬分。

我們也對三款主流遊戲進行了測試。
首先是《原神》,在全高畫質下,跑三十分鐘須彌城,遊戲實測平均幀率60幀,波動只有0.4幀,可以說幾乎是一條直線。

功耗控制得也十分不錯,半小時平均功耗為4.68W。
其次是《王者榮耀》,在遊戲中,畫質都拉到最高,開啟120幀模式,小米13 Ultra的平均幀率為119.9FPS,遊戲過程流暢,沒有卡頓的情況出現。

最後是比較考驗幀率的射擊遊戲《和平精英》。遊戲中畫質調到流暢90幀模式,在進行了一局遊戲後,平均幀率為89.8FPS,同樣達到了滿幀運行。

雖然是台影像旗艦,但依然能滿幀遊戲,其實是因為這次小米13 Ultra上了環形冷泵散熱技術。通過精密設計的「多層控水單向結構」,形成「汽液分離」的獨立通路從而形成更高效的循環方式,將熱量揮發出去,可以在0.35毫米內實現了三倍於VC的散熱能力。
Sa pangkalahatan,小米13 Ultra 不管是性能的輸出還是散熱的表現都到了主流旗艦水準。at saka,在續航方面,小米13 Ultra升級到了90W的有線快充,50W的無線快充以及10W的無線反充,可以實現更長久的續航。
最後總結一下,自打去年和徠卡合作的首款作品小米12S Ultra後,對於小米來說有了明顯的風格,也不再只鑽研與堆料。今年全新升級的小米13 Ultr可以說是小米影像集大成之作,Ang pagpapatuloy ng omnipotence ng "Ultra" na linya ng produkto ng Xiaomi,sa hardware、Mga flagship na telepono na mahirap sisihin sa mga tuntunin ng karanasan。
不管大家承不承認,小米所強調的「影調」,如今成為了今年影像旗艦們的主流新方向。以往的瘋狂壓高光、大力提亮部,不那麼受歡迎了。帶給我最大的改觀就是小米從之前的追趕者,已經開始成為行業的引領者。
如果說去年的12S Ultra還算是嘗試,那麼今年的小米13 Ultra 已經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色彩風格和基調。小米一直以來期望的高端,可能真的要實現了,能給的全都給了,接下來就要看市場的反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