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大家每天用多長時間手機,據QuestMobile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使用者平均每人每天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高達289.7分鐘。智能手機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裝備,同時電量焦慮也深深困擾使用者。
모두의 권력 불안 문제를 해결하기 위해,애플과 국내 제조사는 생각이 다르다。Apple은 A15 프로세서의 저전력 소비와 iOS 시스템의 최적화에 의존합니다.,在減少耗電的方面有所領先。중국 제조업체는 최근 몇 년 동안 충전 속도에 중점을 둡니다.,67W에서 120W로, 이제 막 출시된 150W 고속 충전까지,휴대폰 충전 속도가 점점 더 빨라졌다고 할 수 있습니다.。

對於安卓廠商來說,充電功率對應的W為電流和電壓的乘積,簡單的說W前面的數位越大,單位時間內充進手機的電就越多,充電速度就更快。나는 Mi 12를 선택했다、기장 MIX4、세 개의 영역 GT Neo3는 67W입니다.、120승,150W 충전 헤드로 테스트됨,為大家帶來一個直觀的數據體現。
通過實測數據圖片我們可以看看到,國內廠商的手機充電速度僅用時不到十分鐘就能保障手機電量在一個可用的範圍之內,150W的realme更是5分鐘就充進了一半的電量。但是電量過半后,手機的充電速度明顯的變慢了。
造成充電速度變慢的主要原因是長時間快速充電會造成嚴重的發熱情況,長時間發熱不僅會造成安全問題,並且還會影響電池壽命,所以廠商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在電量達到一定的情況下,自動切換為涓流模式,讓使用者能享受高速充電的同時保護電池健康。Sony已於2016年的Xpeira XZ系列開始採用當電量達到一定量時,自動切換為涓流模式(電池保養模式),應該是手機廠商中最早採用這個模式的;틀림없이,Sony的是可以人為中斷涓流模式,也可以直接關閉該模式。

所以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高速快充只有充電的前半部分能享受,在手機徹底沒血的情況下,快充W數越高的手機優勢就越大,也就是說應急能力越強。例如晚上忘記充電但馬上就要出門、馬上下班想在路上玩手機等情況,高功率數作用比較大。
但在不急的情況下,僅是想把手機電充滿的話,其實三種充電功率所帶來的體驗並沒有太大差別。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再高的充電功率也需要一個插頭,沒有插頭都是無稽之談。所以在野外或是不方便的時候,大家用充電寶都一個速度。
此外150W快充目前只有realme GT Neo3使用,別的廠商沒有,作為用戶來說,150W選擇面很窄,GT Neo3配置定死了,對於想要新一代驍龍8或是更強的影像系統的用戶來說,沒得選,所以最快的充電速度並不適合所有人。

67W和120W快充已經運用的相當成熟,目前市面上搭載這項配置的手機有很多,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用機需求選擇對應的機型。我個人選購手機時對螢幕要求比較高,所以我可能會選擇Redmi K50 Pro,三星E4材質高素質OLED屏,120W澎湃P1充電,更符合我的預期。
手機行業每一次技術進步,都將引起各大廠商的軍備競賽,這對於我們普通用戶來說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手機近十年來能成為發展最為快速的行業離不開一次次的科技創新,這些進步也將體現在我們日常的使用當中。
回到開頭提到的問題,國內廠商與蘋果對於續航能力的兩個方向,手機更快的充電速度與更慢的掉電速度,你會選擇哪一個呢?